督促程序的審理期限是二十天,法院從受理到審查時間是二十天,督促程序有非訴的特點,并且是一種簡便而且快捷的程序,是由基層人民法院一審解決的,法院受理結(jié)果是支付令或者裁定書的形式。
本篇文章目錄一覽:
督促程序?qū)徖砥谙奘嵌嚅L時間?
法院從受理到審查共為20天,債務人提出異議的期限為15天,快速有效;終結(jié)后仍可起訴。督促程序由基層人民法院一審解決,沒有上訴審;法院受理結(jié)果以支付令或裁定書形式表現(xiàn),不存在判決形式;不組成合議庭;只審查不審理;只由債權人提出不需債務人參加;只看債務人態(tài)度,不查債務人理由;
附條件性人民法院向債務人發(fā)出的支付令只有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生效。這些條件包括兩個方面:一是期限上的要求,即債務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屆滿支付令才能生效;二是行為上的要求,即債務人在上述期限屆滿前不清償債務,也不提出書面異議的,支付令才能生效。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,支付令才發(fā)生強制執(zhí)行的法律效力。
簡捷性人民法院適用督促程序?qū)徖戆讣?,僅對債權人提出的申請和債權債務關系的事實和督促程序證據(jù)進行書面審查,不傳喚債務人,也無須開庭審理。對符合條件的,人民法院直接發(fā)出支付令;不符合條件的,人民法院駁回債權人的申請,并且不能提出上訴。審判組織采用獨任制的形式。因此,與訴訟程序相比,督促程序具有簡便、快捷的特點。
民事公益訴訟的范圍是什么?
1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《關于修改的決定第二次修正》,《民事訴訟法》增加一條,作為第五十五條:“對污染環(huán)境、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,法律規(guī)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”。
2、這一條款的增設具有宣示意義,使我國公益訴訟制度邁出跨越性一步,從而正式將公益訴訟制度納入法制層面。
3、公益訴訟入法,不僅有助于完善民事訴訟制度體系,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有效維護,遏制針對不特定多數(shù)人的相關違法侵權行為。
4、有助于在消費者維權、反壟斷、食品安全、環(huán)境保護等眾多公共領域形成公民積極參與社會管理的可喜局面,進而從根本上促進現(xiàn)代公民社會的培育、建構和養(yǎng)成。
關于適用范圍
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(guī)定民事公益訴訟的適用范圍是“污染環(huán)境、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”。這種列舉加概括式的規(guī)定,主要有兩層意思:一是污染環(huán)境、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只有在損害公共利益時,才可基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提起公益訴訟。如果針對污染環(huán)境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,直接請求保護個體利益,則不屬于本條公益訴訟的范圍,而屬于一般普通民事訴訟即私益訴訟。公共利益的核心在于公共性,涉及不特定多數(shù)人的利益。盡管代表人訴訟涉及眾多當事人,但受害人可以確定,訴訟目的是為維護個人利益,故仍然屬于私益訴訟。二是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包括但不限于“污染環(huán)境”、“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”兩類案件,公益訴訟的適用范圍還可以根據(jù)實踐的發(fā)展穩(wěn)步拓展。鑒于民事公益訴訟還處于初步施行階段,目前的適用范圍應暫限于污染環(huán)境、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這兩類情形為宜。
如還有不清楚的或新情況,建議你直接本站,在線提問以便于了解溝通案件情況,智能匹配平臺空閑律師為你作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解答,盡量說明大致情況以免因信息不全、溝通不暢,解答有誤。祝維權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