犯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的,一般會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存在嚴重情形的,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。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屬于行為犯,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了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行為,就構成本罪。
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的定罪量刑是怎樣的
一般會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存在嚴重情形的,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。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屬于行為犯,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了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行為,就構成本罪。
司法工作人員在查禁犯罪活動中,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采取偽造、隱匿毀棄證據(jù)的方法掩蓋犯罪事實,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訴的,不構成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,構成徇私枉法罪。
教唆未成年犯罪需要關多久
教唆未成年犯罪依法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,并且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,應當從重處罰。
由于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差,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進行犯罪活動,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;同時,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也反映出教唆者之極大的主觀惡性。因而相關法律規(guī)定,對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應從重處罰。
當然,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犯罪的,教唆者屬于間接正犯,應當對其單獨按照所教唆的犯罪論處。教唆未遂的刑事責任原則。根據(jù)相關法律的規(guī)定,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,對于教唆犯,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。
打架先動手一方有什么法律責任
打架了,雙方都有責任,對于先動手的,需要根據(jù)具體情況來判斷:
雙方因民事糾紛而引起的打架斗毆,需要根據(jù)雙方的過錯來承擔民事賠償責任,一般來說,先動手的一方過錯責任較大,當然如果對方侮辱、誹謗在先,情節(jié)惡劣的,那責任就另當別論了,具體雙方責任大小是需要法院綜合全案來確定的。
如果是一方無故毆打另一方,那么被打一方是可以采取正當防衛(wèi)的,給對方造成的損傷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。
如果造成輕傷以上,就構成故意傷害罪,要判刑的。按照下面的條款判處。
《刑法》規(guī)定: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
犯前款罪,致人重傷的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;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,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、無期徒刑或者死刑。本法另有規(guī)定的,依照規(guī)定。
故意傷害罪,是指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。司法實踐中對本罪的認定和處罰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:
(一)行為人有非法故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是構成本罪的關鍵。對此應注意以下兩點:(1)傷害行為的非法性是構成本罪的前提。如果傷害行為是合法的,如正當防衛(wèi)或者緊急避險過程中造成一定傷害的,則不構成犯罪;(2)本罪故意傷害的必須是他人的身體健康。自傷行為不能構成本罪,特殊情況下可能構成其他罪,如軍人戰(zhàn)時為逃避軍事義務自傷身體的,應按照刑法第434條的規(guī)定,以戰(zhàn)時自傷罪論處。
(二) 構成本罪的傷害程度限于輕傷、重傷、傷害致死三種情況。輕傷以下的輕微傷和一般的毆打行為,不能構成本罪。至于重傷、輕傷、輕微傷區(qū)分的標準,應以聯(lián)合發(fā)布的《人體重傷鑒定標準》和《人體輕傷鑒定標準(試行)》的規(guī)定為準。
(三)本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因傷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,致人重傷或者傷害致人死亡的,刑事責任年齡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;致人輕傷的,則須已滿16周歲才能構成本罪。
(四)對于刑法明確規(guī)定以其他罪論處的故意傷害行為,應按照刑法有關條款定罪處罰,而不能以本罪論處。
(五)犯本罪的,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致人重傷的,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;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,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、無期徒刑或者死刑。另外根據(jù)有關司法解釋,犯本罪的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。
如遇到問題類似還有不清楚的或新的情況,建議您直接本站在線提問以便于了解溝通案件情況,智能匹配平臺空閑律師為你作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解答,盡量說明大致情況以免因信息不全、溝通不暢,解答有誤。先在線咨詢律師可謂是目前最好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