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的社會中,在就業(yè)、出行、購物等各種情形時,都是可能會遇到一些法律權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問題,所以我們應該多學習了解一些法律知識,這樣在面對這些法律問題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法律的方式來維權了。在本文內容中我們對合同沒履行完要簽中止協(xié)議嗎,中止履行合同的注意事項及法律后果有哪些進行了解答,希望能解答您的問題。下面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番吧。
本篇文章目錄一覽:
合同沒履行完要簽中止協(xié)議嗎
1、合同沒有履行完,如果當事人協(xié)商一致或者一方出現(xiàn)經營狀況嚴重惡化、喪失商業(yè)信譽等情形時,可以中止履行合同,簽訂中止協(xié)議。
2、法律規(guī)定: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五百二十七條【不安抗辯權】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,有確切證據(jù)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可以中止履行:
(一)經營狀況嚴重惡化;
(二)轉移財產、抽逃資金,以逃避債務;
(三)喪失商業(yè)信譽;
(四)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。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(jù)中止履行的,應當承擔違約責任。
合同無效能否按照違約條款進行賠償
1、不可以。
2、從民法典的角度來說,合同無效與違約責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制度。因為違約的前提是合同有效,違約指的是違反有效合同所規(guī)定的義務所產生的責任后果,只有在合同有效的情況下,才能夠存在違約。
3、如果合同是無效的話,這個合同根本就不存在了,也就談不上違約。違約金是違約責任形式,合同無效,違約條款作為從合同也無效,所以不能判決承擔違約責任。
4、法律規(guī)定: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一百五十七條【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、被撤銷或確定不發(fā)生效力的法律后果】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、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(fā)生效力后,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,應當予以返還;
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,應當折價補償。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;
各方都有過錯的,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。法律另有規(guī)定的,依照其規(guī)定。
如遇到問題類似還有不清楚的或新的情況,建議您直接本站在線提問以便于了解溝通案件情況,智能匹配平臺空閑律師為你作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解答,盡量說明大致情況以免因信息不全、溝通不暢,解答有誤。先在線咨詢律師可謂是目前最好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