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酒開車是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,而醉酒開車致人死亡這種情況更是令人痛心疾首。這種行為究竟算不算故意殺人呢?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,下面就來詳細探討一下。
一、醉酒開車致人死亡算不算故意殺人
醉酒開車致人死亡一般不算故意殺人,通常會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,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也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。
從交通肇事罪角度來看,大多數情況下,醉酒者主觀上并沒有積極追求他人死亡的故意。醉酒開車的人往往是因為疏忽大意或者過于自信,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(guī)。比如,張三醉酒后駕車,他可能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,或者雖然知道醉酒駕車有危險,但自信自己能夠避免事故發(fā)生。在這種情況下,他對他人死亡的結果是持過失態(tài)度的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條規(guī)定,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(guī),因而發(fā)生重大事故,致人重傷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(jié)的,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如果存在以下情形,則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。比如,行為人明知自己醉酒駕車可能會導致他人死亡,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(fā)生。例如,李四醉酒后與他人發(fā)生爭執(zhí),為了報復對方,故意駕車沖向人群,這種行為就表明他具有故意殺人的主觀故意,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第二百三十二條規(guī)定,故意殺人的,處死刑、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;情節(jié)較輕的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二、醉酒開車致人死亡逃逸怎么判刑
醉酒開車致人死亡后逃逸是性質更為惡劣的行為,其判刑也會更重。
醉酒開車本身就是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(guī)的行為,致人死亡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情形。而逃逸行為則進一步加重了犯罪情節(jié)。根據法律規(guī)定,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,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,并具有酒后、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情形的,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。如果在此基礎上逃逸,那么就會按照“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”的情形來量刑。
一般來說,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,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這是因為逃逸行為使得被害人可能無法及時得到救助,從而加重了危害后果。例如,王五醉酒開車撞倒行人后,由于害怕承擔責任而駕車逃離現場,導致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。這種情況下,王五的逃逸行為就成為了加重處罰的關鍵因素。
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?!耙蛱右葜氯怂劳觥笔侵感袨槿嗽诮煌ㄕ厥潞鬄樘颖芊勺肪慷优?,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。比如,趙六醉酒駕車撞人后逃逸,被害人被路人發(fā)現時還有生命體征,但由于耽誤了最佳救治時間而死亡,趙六就可能面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罰。
三、醉酒開車致人死亡賠償標準是怎樣的
醉酒開車致人死亡不僅要承擔刑事責任,還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。賠償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。
死亡賠償金。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,按二十年計算。但六十周歲以上的,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;七十五周歲以上的,按五年計算。例如,在某個城市,上一年度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5 萬元,如果死者是 40 歲的城鎮(zhèn)居民,那么死亡賠償金就是 5 萬元×20 年 = 100 萬元。
喪葬費。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,以六個月總額計算。比如當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 6000 元,那么喪葬費就是 6000 元×6 = 3.6 萬元。
還有被扶養(yǎng)人生活費。被扶養(yǎng)人生活費根據扶養(yǎng)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,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。被扶養(yǎng)人為未成年人的,計算至十八周歲;被扶養(yǎng)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,計算二十年。但六十周歲以上的,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;七十五周歲以上的,按五年計算。例如,死者有一個 10 歲的孩子需要撫養(yǎng),當地上一年度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 3 萬元,那么被扶養(yǎng)人生活費就是 3 萬元×(18 - 10)年 = 24 萬元。
還可能包括醫(yī)療費、誤工費、護理費、交通費、住宿費、住院伙食補助費等合理費用。如果死者家屬遭受精神損害,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撫慰金。
綜上所述,醉酒開車致人死亡是否構成故意殺人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,逃逸會加重刑罰,而賠償也有相應的標準。在實際法律應用中,不同的案件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。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法律咨詢具有特殊性,如有疑問建議本站在線咨詢律師,獲取更專業(yè)的幫助。比如醉酒開車致人死亡后自首會如何處理?醉酒開車致人死亡的賠償責任如何分擔等問題,都可以向專業(yè)律師咨詢。